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46篇
  免费   2481篇
  国内免费   1986篇
电工技术   690篇
技术理论   3篇
综合类   1490篇
化学工业   588篇
金属工艺   152篇
机械仪表   519篇
建筑科学   1018篇
矿业工程   670篇
能源动力   155篇
轻工业   594篇
水利工程   335篇
石油天然气   523篇
武器工业   82篇
无线电   1593篇
一般工业技术   845篇
冶金工业   734篇
原子能技术   64篇
自动化技术   8458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372篇
  2022年   667篇
  2021年   846篇
  2020年   752篇
  2019年   581篇
  2018年   572篇
  2017年   617篇
  2016年   603篇
  2015年   693篇
  2014年   998篇
  2013年   906篇
  2012年   1052篇
  2011年   1213篇
  2010年   941篇
  2009年   935篇
  2008年   930篇
  2007年   1048篇
  2006年   839篇
  2005年   690篇
  2004年   573篇
  2003年   507篇
  2002年   436篇
  2001年   311篇
  2000年   241篇
  1999年   214篇
  1998年   155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6篇
  1958年   4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4 毫秒
21.
ABSTRACT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multiple-hypotheses image segmentation and 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 classifier for food recognition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Initially, the food or meal image is given as input. Then, the segmentation is applied to identify the regions, where a particular food item is located using salient region detection, multi-scale segmentation, and fast rejection. Then, the features of every food item are extracted by the global feature and local feature extraction. After the features are obtained, the classification is performed for each segmented region using a 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 model. Finally, the calorie value is computed with the aid of (i) food volume and (ii) calorie and nutrition measure based on mass valu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re validated. The outcome of the proposed method attains 0.947 for Macro Average Accuracy (MAA) and 0.959 for Standard Accuracy (SA), which provides better classification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22.
压裂是低孔、低渗油层改造的主要增产措施。根据常规测井资料、岩石物理实验分析数据及试油成果。研究储层四性关系,确定区块的低孔、低渗储层评价标准。进一步对油层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为油层压裂提供施工层位和准确的储层参数。通过商543区块实例,阐述了选择压裂层位的方法。  相似文献   
23.
尹向林 《山西冶金》2006,29(1):30-31,34
通过对接轨站设置位置和布置图型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按照能够充分反映接轨站作业特点的交接方式。对接轨站所采用的布置图型进行了归纳和分类。  相似文献   
24.
25.
低流度油藏分类及开发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低流度油藏指流度低于30×10-3μm2/mPa.s的油藏。根据流度大小以及油藏在开发生产中表现出的特征,可将低流度油藏分为一般低流度油藏、特低流度油藏和超低流度油藏。对大港低流度油藏的研究表明,由于低流度油藏地质情况复杂,地层认识不清,因而开发特征复杂,表现为采油速度低,采出程度和采收率低;注水效果差,油藏井距不适应;油井见水后含水迅速上升,产量则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26.
对3G用户的细分方法及3G目标市场的定位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提出了3G用户细分的体系框架和3G目标市场定位的考虑要素及初步的定位建议。  相似文献   
27.
地震属性解释技术的研究及确定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发展,储层预测、属性分析等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生产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地震属性的概念,分类方法,地震属性之间、地震属性与储层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仍较模糊,各种地震属性解释方法虽然种类繁多,但缺乏系统的研究,这使得地震属性在应用中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文章通过系统研究地震属性的概念、储层地震响应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地震响应的核心是反映地震波在介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所有能引起地震能量发生变化的介质的不均质性均可导致地震属性的变化,由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地震属性分类方法,并认为大部分地震属性只是基本属性在不同域中的不同表现形式。在分析现有地震解释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地震属性解释的新认识,强调了地震属性对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要性,对属性间的关系及地震属性解释技术的确定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岩性油气藏地震解释的工作流程及对地震资料采集和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28.
针对川西新场气田JS2^1气藏开展了多参数的综合评价研究,多参数包括储层参数、裂缝参数、储层分类厚度参数。首先,开展了储层参数及裂缝参数的计算,以岩心分析结果为依据,建立了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计算模型。利用铸体薄片进行了微裂缝识别,对样品的裂缝参数和测井曲线进行相关分析,建立了测井计算裂缝参数的数学模型;其次,对储层进行聚类分析,通过聚类将储层分为三类;最后,将计算的裂缝参数、储层分类中的Ⅰ类储层厚度、孔渗饱等参数进行正态化处理,拟和测试的无阻流量与这些参数建立多元回归计算模型,即综合含气指标的数学计算模型。以综合含气指标为主要依据,进行储层综合分类和评价,指出了有利的含气区域和可供挖潜井的建议。该方法在指导气藏开发中获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9.
郑春香  董甲东 《信息技术》2006,30(10):53-55
探讨分类挖掘技术在高校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方式与应用领域。以高校人事管理为模型,应用数据挖掘中决策树算法,对高校人力资源数据源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发现其中有价值的数据模式,寻找其中存在的关系和规则,对高校人才规划提供比较客观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0.
The microbial transformation of l‐menthol ( 1 )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12 isolates of soil‐borne plant pathogenic fungi, Rhizoctonia solani (AG‐1‐IA Rs24, Joichi‐2, RRG97‐1; AG‐1‐IB TR22, R147, 110.4; AG‐1‐IC F‐1, F‐4, P‐1; AG‐1‐ID RCP‐1, RCP‐3, and RCP‐7) as a biocatalyst. Rhizoctonia solani F‐1, F‐4 and P‐1 showed 89.7–99.9% yields of converted product from 1 , RCP‐1, RCP‐3, and RCP‐7 26.0–26.9% and the other isolates 0.1–12.0%. In the cases of F‐1, F‐4 and P‐1, substrate 1 was converted to (?)‐(1S,3R,4S,6S)‐6‐hydroxymenthol ( 2 ), (?)‐(1S,3R,4S)‐1‐hydroxymenthol ( 3 ) and (+)‐(1S,3R,4R,6S)‐6,8‐dihydroxymenthol ( 4 ), which was a new compound. Substrate 1 was converted to 2 and/or 3 by RRG97‐1, 110.4, RCP‐1, RCP‐3 and RCP‐7. The structures of the metabolic products were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their spectral data. In addition, metabolic pathways of the biotransformation of 1 by Rhizoctonia solani are discussed. Finally, from the main component analysis an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yields of converted product from 1 , the 12 isolates of Rhizoctonia solani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metabolites. Copyright © 2003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